龍舌蘭酒(西班牙文:Tequila),是一種墨西哥產、使用龍舌蘭草的心(Piña,在植物學上,指的是這種植物的鱗莖部份)為原料所製造出的含酒精飲品,屬蒸餾酒一類。
通常提到龍舌蘭酒時,可能意指的是下列幾種酒之中的一種,但如果沒有特別說明,最有可能的還是指為人廣知的Tequila,其他幾款酒則大都是墨西哥當地人才較為熟悉。
- Pulque——是用龍舌蘭草的心為原料,經過發酵而造出的發酵酒類,最早由古代印地安文明發現,在宗教上有不少用途,也是所有龍舌蘭酒的基礎原型。由於沒有經過蒸餾處理,酒精度不高。目前在墨西哥許多地區仍然有釀造。
- Mezcal——Mezcal其實可說是所有以龍舌蘭草心為原料,所製造出的蒸餾酒之總稱,簡單說來Tequila可說是Mezcal的一種,但並不是所有的Mezcal都能稱作Tequila。開始時,無論是製造地點、原料或作法上,Mezcal都較Tequila的範圍來得廣泛、規定不嚴謹,但近年來Mezcal也漸漸有了較為確定的產品規範,以便能爭取到較高的認同地位,與Tequila分庭抗禮。
還有一些其他種類,同樣也是使用龍舌蘭為原料所製造的酒類,例如齊瓦瓦州(Chihuahua)生產的Sotol就是。這類的酒通常都是比較區域性的產品而不是很出名。
在墨西哥本土,Tequila是所有酒類之中受到法規限制最嚴格的一種產品,而世界上大部分的市場(例如歐盟)也普遍遵循墨西哥的相關法令規範來制訂這種酒類的界定基準。根據法規Tequila酒裡面不允許放入蝶類幼蟲這類額外的添加物,其原料也並非是仙人掌的汁液製造而成。這兩點是一般對Tequila酒最容易產生誤解的地方。
無論是Tequila還是其他以龍舌蘭為原料的酒類,都是墨西哥國原生的酒品,其中Tequila更是該國重要的外銷商品與經濟支柱,因此受到極為嚴格的政府法規限制與保護,以確保產品的品質。
雖然Tequila這名字的起源是個謎,但是生產這種酒的主要產地境內,無論是山脈、城鎮還是酒本身,都擁有一樣的名字。Tequila酒的生產中心是墨西哥哈利斯科州(Jalisco)境內、瓜達拉哈拉(Guadalajara)和特皮克(Tepic)之間的小城鎮鐵奇拉(Tequila),而傳說中這種酒最早的原產地就是該鎮郊外同名的火山口周圍邊坡。
曾經有一度,Tequila酒只被允許在哈利斯科州境內生產,但是在1977年10月13日墨西哥政府稍微修改了相關法令,放寬Tequila的產地限制,允許該種酒在周圍幾個州的部分行政自治區(Municipios)生產[1],其允許範圍請參見附表。有趣的是,雖然規範已經放寬了數十年之久,但事實上在擁有執照的蒸餾廠裡面,僅有兩家酒廠不在哈利斯科州境內,分別是位在塔毛利帕斯州的La Gonzaleña(產品品牌為Chinaco)[2],與位在瓜納華托州的Tequilera Corralejo。
龍舌蘭(Agave,墨西哥當地人又稱其為Maguey)是種墨西哥原生的特殊植物,雖然它經常被認為是一種仙人掌,實際上的淵源卻與百合(孤挺花/Amaryllis)較為接近。龍舌蘭擁有很大型的莖部,當地人稱為龍舌蘭的心(Piña),其長相非常像是一顆巨大的鳳梨,內部多汁富含糖分,因此非常適合被用來發酵釀酒。早在歐洲人發現新大陸之前,當地的印地安文明就已知道用龍舌蘭汁釀酒的技術(也就是Pulque),而以這類發酵酒為材料進一步製造出的蒸餾酒,則稱為Mezcal。
至於Tequila,則嚴格規定只能使用龍舌蘭多達136種的分支裡面,品質最優良的藍色龍舌蘭(Blue Agave)作為原料。這種主要是生長在哈里斯科州海拔超過1500公尺的高原與山地之品種,最早是由德國植物學家佛朗茲·韋伯(Franz Weber)在1905年時命名分類,因此獲得Agave tequilana weber azul的學名。依照法律規定,只有在允許的區域內使用藍色龍舌蘭作為原料的龍舌蘭酒,才有資格冠上Tequila之名在市場上銷售。依照這定義,Tequila也是Mezcal的一種,其地位雖然印地安人有種傳說,說天上的神以雷電打中生長在山坡上的龍舌蘭,而創造出龍舌蘭酒,但實際上這說法並沒有多少根據性。這個傳說反而告訴我們,龍舌蘭早在古印地安文明的時代,就被視為是一種非常有神性的植物,是天上的神給予人們的恩賜。
早在西元三世紀時,居住於中美洲地區的印地安文明早已發現發酵釀酒的技術,他們取用生活裡面任何可以得到的糖份來源來造酒,除了他們的主要作物玉米,與當地常見的棕櫚汁之外,含糖份不低又多汁的龍舌蘭,也很自然而然地成為造酒的原料。以龍舌蘭汁經發酵後製造出來的Pulque酒,經常被用來作為宗教信仰用途,除了飲用之後可以幫助祭司們與神明的溝通(其實是飲酒後產生的酒醉或幻覺現象),他們在活人祭獻之前會先讓犧牲者飲用Pulque,使其失去意識或至少降低反抗能力,而方便儀式的進行。
但直到來自大西洋彼岸、西班牙的征服者(Conquistador)們將蒸餾術帶來新大陸之前,龍舌蘭酒一直保持著其純發酵酒的身份。西班牙人想在當地尋找一種適合的原料,以取代他們所費不貲地從家鄉帶來、補給困難不足以滿足他們龐大消耗量的葡萄酒或其他歐洲烈酒。[8]於是,他們看上了有著奇特植物香味的Pulque,但又嫌這種發酵酒的酒精度遠比葡萄酒低,因此嘗試使用蒸餾的方式提升Pulque的酒精度,以龍舌蘭製造的蒸餾酒於是產生。由於這種新產品是用來取代葡萄酒的用途,於是獲得了Mezcal wine的名稱。
Mezcal wine的雛形經過了非常長久的嘗試與改良後,才逐漸演變成為我們今日見到的Mezcal/Tequila,而在進化的過程中,它也經常被賦予許多不盡相同的命名,Mezcal brandy,Agave wine,Mezcal tequila,最後才變成我們今天熟悉的Tequila——這名稱很顯然是取自盛產此酒的城鎮名。比較有趣的是,龍舌蘭酒商業生產化的祖師爺荷塞·奎沃(José Cuervo)在1893年的芝加哥世界博覽會上獲獎時,他的產品是命名為龍舌蘭白蘭地(mezcal brandy[9],當時幾乎所有的蒸餾酒都被稱呼為白蘭地,例如琴酒Gin Brandy)。
2006年時,龍舌蘭酒的產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單中。
與其他酒類經常使用的原料,例如穀物與水果等比較,龍舌蘭酒使用的是一種非常特殊且奇異的糖分來源——蘊含在龍舌蘭草心(鱗莖)汁液裡面的糖分。在幾種龍舌蘭酒裡面,Tequila使用藍色龍舌蘭的汁液作為原料,根據土壤、氣候與耕種方式,這種植物擁有八到十四年的平均成長期,相比之下,Mezcal所使用的其他龍舌蘭品種在成長期方面普遍較藍色龍舌蘭短。
除了品種外,龍舌蘭草的品質往往也取決於它的大小,長得越大的龍舌蘭價格就越好。位於鐵奇拉鎮外死火山口邊坡上的龍舌蘭田裡面種植的作物,一般被認為是品質較優秀的龍舌蘭草,而以這些高品質龍舌蘭草為原料少量製造的產品,評價普遍較集中在城鎮附近的大型生產廠商高。根據法規,只要使用的原料有超過51%是來自藍色龍舌蘭草,製造出來的酒就有資格稱為Tequila,其不足的原料是以添加其他種類的糖(通常是甘蔗提煉出的蔗糖)來代替,稱為Mixto。有些Mixto是以整桶的方式運輸到不受墨西哥法律規範的外國包裝後再出售,不過,法規規定唯有100%使用藍色龍舌蘭作為原料的產品,才有資格在標籤上標示「100% Blue Agave」的說明在墨西哥銷售。
今天在墨西哥,用來製造Tequila的藍色龍舌蘭是被當作一種農作物般人工栽種的。[11]雖然龍舌蘭原本是種利用蝙蝠來傳遞種子的植物,但實作上都是利用從四到六年年紀的母株上取下的幼枝,用插枝法的方式於雨季前開始栽種,其平均密度毎英畝土地上栽種介於1,000到2,000株之間。
龍舌蘭草一旦栽種下去後,需等待至少八年的光陰才能採收,在製酒的原料植物裡面,其等待收成的時間可說是數一數二的漫長。有些比較強調品質的酒廠甚至會進一步讓龍舌蘭長到12年的程度後才收成,因為植物長得越久,裡面蘊含可以用來發酵的糖分就越高。接近採收期的植物,其葉子部分會被預先砍坎除,以便激發植物的熟成效應。有些種植者會在龍舌蘭成長的過程中施肥與除蟲,但龍舌蘭田(Campos de agave)卻是完全不需灌溉,這是因為實驗發現人工灌溉雖然會讓龍舌蘭長得更大,卻不會增加其糖份含量,龍舌蘭成長所需的水份,全都是來自每年雨季時的降水。
栽種與採收龍舌蘭是種非常傳統的技藝,有些栽植者本身是採取世襲制度在傳遞相關知識,稱為Jimador。由於原本從地底下開始生長,並且慢慢破土而出的龍舌蘭「心」會在植物成年後長出高聳的花莖(Quixotl,其高度有時可以超過5公尺),大量消耗花心裡面的糖分,因此及時將長出來的花莖砍除,也是Jimador必須執行的工作之一。
要採收時,Jimador需先把長在龍舌蘭心上面往往多達上百根的長葉坎除,然後再把這鳳梨狀的肉莖從枝幹上坎下。通常這「心」的部分重量有80到300磅不等(約合35到135公斤),某些成長在高地上的稀有品種,甚至會重達500磅(200公斤)以上。一個技術優良的Jimador一天可以採收超過一噸重的龍舌蘭心,原料到了酒廠裡面後,通常會被十字剖成四瓣方便進一步的蒸煮處理。由於需要的龍舌蘭熟成程度不一,採收工作一整年都可以持續進行,有些蒸餾廠會使用較年輕的龍舌蘭來造酒,但像是馬蹄鐵龍舌蘭(Tequila Herradura)這種知名老廠,會嚴格要求只使用十年以上的龍舌蘭來做原料。
有些酒廠在接收到收割回來的龍舌蘭心後,會先將其預煮過,以便去除草心外部的蠟質或殘留沒有砍乾淨的葉根,因為這些物質在蒸煮的過程中會變成不受歡迎的苦味來源。使用現代設備的酒廠則是以高溫的噴射蒸氣來達到相同的效果。
傳統上,蒸餾廠會用蒸汽室或是西班牙文裡面稱為Horno的石造或磚造烤爐,慢慢地將切開的龍舌蘭心煮軟,需時長達50到72小時。在攝氏60到85度的慢火烘烤之下,其植物纖維會慢慢軟化、釋放出天然汁液,但又不會因為火力太強太快而煮焦,讓汁液變苦或不必要地消耗掉寶貴的可發酵糖份。另外,使用爐子烘烤龍舌蘭另外一個好處是,比較有辦法保持植物原有的風味。不過,礙於大規模商業生產的需求,今日許多大型的蒸餾廠比較偏向使用高效率的蒸汽高壓釜(Autoclaves)或壓力鍋來蒸煮龍舌蘭心,大幅縮短過程耗時到一日以內(8至14小時)。
蒸煮的過程除了可以軟化纖維釋放出更多的汁液外,也可以將結構複雜的碳水化合物轉化成可以發酵的醣類。直接從火爐裡面取出的龍舌蘭心嚐起來非常像是番薯或是芋頭,但多了一種龍舌蘭特有的氣味。傳統作法的蒸餾廠會在龍舌蘭心煮好後讓它冷卻個24到36小時,再進行磨碎除漿,不過也有一些傳統酒場蓄意保留這些果漿,一同拿去發酵。
當龍舌蘭心徹底軟化且冷卻後,工人會拿大榔頭將它們打碎,並且移到一種傳統上使用驢子或牛推動、稱為Tahona的巨磨內磨得更碎。現代的蒸餾廠除了可能會以機械的力量來取代獸力外,有些酒廠甚至會改用自動輾碎機來處理這些果漿或碎渣,將雜質去除作為飼料或肥料使用。至於取出的龍舌蘭汁液(稱為Aquamiel,意指糖水)則在摻調一些純水之後,放入大桶中等待發酵。
接下來,工人會在稱為Tepache的龍舌蘭草汁上灑下酵母,雖然根據傳統做法,製造龍舌蘭酒使用的酵母採集自龍舌蘭葉上,但今日大部分的酒廠都是使用以野生菌株培育的人工酵母,或甚至商業上使用的啤酒酵母。有些傳統的Mezcal或是Pulque酒,是利用空氣中飄散的野生酵母造成自然發酵,但在Tequila之中只有老牌的馬蹄鐵龍舌蘭(Tequila Herradura)一家酒廠是強調使用這樣的發酵方式。不過,某些人認為依賴天然飄落的酵母,風險太大,為了抑制不想要的微生物滋生,往往還得額外使用抗生素來控制產品穩定度,利與弊頗值得爭議。
用來發酵龍舌蘭汁的容器可能是木造或現代的不鏽鋼酒槽,如果保持天然的發酵過程,其耗時往往需要7到12天之久,為了加速發酵過程,許多現代化的酒廠透過添加特定化學物質的方式加速酵母的增產,把時間縮短到兩三日內。較長的發酵時間可以換得較厚實的酒體,酒廠通常會保留一些發酵完成後的初級酒汁,用來當作下一次發酵的引子編輯
龍舌蘭汁經過發酵過程後,製造出來的是酒精度約在5%到7%之間、類似啤酒般的發酵酒。傳統酒廠會以銅製的壺式蒸餾器進行兩次蒸餾,現代酒廠則使用不鏽鋼製的連續蒸餾器,初次的蒸餾耗時一個半到兩個小時,製造出來的酒其酒精度約在20%上下。第二次的蒸餾耗時三到四小時,製造出的酒,擁有約55%的酒精度。
原則上每一批次的蒸餾都被分為頭中尾三部分,初期蒸餾出來的產物酒精度較高但含有太多醋醛(Aldehydes),因此通常會被丟棄。中間部分是品質最好的,也是收集起來作為產品的主要部分。至於蒸餾到末尾時產物裡面的酒精與風味已經開始減少,部分酒廠會將其收集起來加入下一批次的原料裡再蒸餾,其他酒廠則是直接將其拋棄。有少數強調高品質的酒廠,會費工地使用三次蒸餾來製造Tequila,但太多次的蒸餾往往會減弱產品的風味,因此其必要性常受到品酒專家的質疑。相比之下,大部分的Mezcal都只進行一次的蒸餾,雖然少數高級品會採二次蒸餾。
從剛開始的龍舌蘭採收到製造出成品,大約每7公斤的龍舌蘭心,才製造得出1公升的酒。
剛蒸餾完成的龍舌蘭新酒,是完全透明無色的,市面上看到有顏色的龍舌蘭都是因為放在橡木桶中陳年過,或是因為添加酒用焦糖的緣故(只有Mixto才能添加焦糖)。陳年龍舌蘭酒所使用的橡木桶來源很廣,最常見的還是美國輸入的二手波本威士忌酒桶,但也不乏有酒廠會使用些更少見的選擇,例如西班牙雪莉酒、蘇格蘭威士忌、法國干邑白蘭地或甚至全新的橡木桶。龍舌蘭酒並沒有最低的陳年期限要求,但特定等級的酒則有特定的最低陳年時間。白色龍舌蘭(Blanco)是完全未經陳年的透明新酒,其裝瓶銷售前是直接放在不鏽鋼酒桶中存放,或一蒸餾完後就乾脆直接裝瓶。
大部分的酒廠都會在裝瓶前,以軟化過的純水將產品稀釋到所需的酒精強度(大部分都是 38-40% 酒精濃度 / 76–80 強度標準之間,雖然也有少數酒精度超過50%的產品[12]),並且經過最後的活性碳或植物性纖維過濾,完全將雜質去除。
如同其他的酒類,每一瓶龍舌蘭酒裡面所含的酒液,都可能來自多桶年份相近的產品,利用調和的方式確保產品口味的穩定。不過,也正由於這緣故,高級龍舌蘭酒市場裡偶爾也可以見到稀有的「Single Barrel」產品,感覺跟蘇格蘭威士忌或法國干邑的原桶酒類似,特別強調整瓶酒都是來自特定一桶酒,並且附上詳細的木桶編號、下桶年份與製作人名稱,限量發售。所有要裝瓶銷售的龍舌蘭酒,都需要經過Tequila規範委員會(Consejo Regulador del Tequila,CRT)派來的人員檢驗確認後,才能正式出售,打破龍舌蘭是一種製作方式隨便、品質欠佳的酒類之既有印象。
除了顏色有金色與銀色(透明)的差別之外,Tequila也是一種有產品等級差異酒種。雖然,各家酒廠通常會根據自己的產品定位,創造發明一些自有的產品款式,但是下面幾種分級,卻是有法規保障、不可濫用的官方標準。[13][14]
Blanco或Plata
Blanco與Plata分別是西班牙文裡面「白色」[15]與「銀色」[16]的意思,在龍舌蘭酒的領域裡面,它可以被視為是一種未陳年酒款,並不需要放入橡木桶中陳年。在此類龍舌蘭酒裡面,有些款式甚至是直接在蒸餾完成後就裝瓶,有些則是放入不鏽鋼容器中儲放,但也有些酒廠為了讓產品能比較順口點,因此還是選擇短暫地放入橡木桶中陳放。只是有點特殊的是,比較起一般酒類產品的陳年標準都是規定存放的時間下限,Blanco等級的龍舌蘭規定的卻是上限,最多不可超過30日。
然而,Blanco這種等級標示只說明了產品的陳年特性,卻與成分不全然相關,在這等級的酒中也有成份非常純正的「100% Agave」產品存在,不見得都是混製酒Mixto。Blanco等級的龍舌蘭酒通常都擁有比較辛辣、直接的植物香氣,但在某些喜好此類酒款的消費者眼中,白色龍舌蘭酒才能真正代表龍舌蘭酒與眾不同的風味特性。
Joven abocado
Joven abocado在西班牙文裡面意指「年輕[17]且順口的[18]」,此等級的酒也常被稱為Oro(金色的[19])。基本上,金色龍舌蘭跟白色龍舌蘭其實可以是一樣的東西,只不過金色的版本有加上局部的調色與調味料(包括酒用焦糖與橡木淬取液,其重量比不得超過1%),使得它們看起來有點像是陳年的產品。以分類來說,這類的酒全都屬於Mixto,雖然理論上沒有100%龍舌蘭製造的產品高級,但在外銷市場上,這等級的酒因為價格實惠,因此仍然是銷售上的主力。
Reposado
Reposado是西班牙文裡面「休息過的」之意[20],意指此等級的酒經過一定時間的橡木桶陳放,只是還放不到滿一年的程度。木桶裡的存放通常會讓龍舌蘭酒的口味變得比較濃厚、複雜一點,因為酒會吸收部份橡木桶的風味或甚至顏色,時間越長顏色越深。[21]Reposado的陳放時間介於兩個月到一年之間,目前此等級的酒佔墨西哥本土Tequila銷售的最大宗,佔有率達全部的六成水準。
Añejo
Añejo在西班牙文裡面原意是指「陳年過的[22]」,簡單來說,就是橡木桶陳放的時間超過一年以上的酒,都屬於此等級,沒有上限。不過有別於之前三種等級,陳年龍舌蘭酒受到政府的管制可是嚴格許多,它們必須使用容量不超過350公升的橡木桶封存,由政府官員上封條,雖然規定上只要超過一年的都可稱為Añej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