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isky還是Whiskey?兩者皆是,
只因產地而拼法有所不同。(蘇格蘭與加拿大產的威士忌拼法Whisky,而美國與愛爾蘭產的威士忌稱為Whiskey。)
玉米奇蹟--美國威士忌
威士忌的蒸餾技術是隨著移民潮遷徙入美,兩百年來已化為精緻的美國文化產物。美國威士忌以波本威士忌(Bourbon Whiskey)及田納西威士忌(Tennessee Whiskey)最著名,也最能代表美國的本土精神,這兩種威士忌都是以玉米為主要原料,美國規定玉米要占總原料51%以上,才能稱為玉米威士忌。
在玉米威士忌的誕生之前,美國威士忌是以稞麥為主要原料,當時革命起義的政治情勢,讓強韌的移民受到政府重視,政府將其安置在肯塔基州地區,並給予自願遷徙的移民60英畝的土地與玉米種子當作獎勵,然而,沒有任何一個家庭能在一年之內消耗60英畝的穀物,玉米不但容易腐爛且龐大不易運輸,唯有製成威士忌才能解決生產過剩的問題,玉米威士忌的誕生,似乎又是另一起美麗的意外。
日本是從1923年由三得利創辦人鳥井信治郎建立山崎蒸餾廠才開始生產威士忌,至今威士忌生產歷史不滿百年,是相當年輕的威士忌生產國。
日本威士忌的原料與技術幾乎百分之百移植自蘇格蘭,因此常被認為是風味與蘇格蘭威士忌相似度極高的酒款,不過日本威士忌初期是為搭配餐點而生產,因此相較起蘇格蘭威士忌,口感較順暢柔和,且極適合加水加冰塊的「水割」喝法。近年來日本威士忌積極參與國際各大評比競賽,屢次出現超越蘇格蘭威士忌的表現,令世界酒壇大為震驚。在所有的威士忌主流產國中,日本是起步最慢,也是進步最快的一國家,其精益求精的民族性,是日本威士忌可以用未滿百年之姿態列名世界五大主要產國的重要因素。
加拿大威士忌的崛起和美國在1920年代施行的禁酒令有莫大的關係,彼時的美國雖然實施禁酒令,卻反而讓當地的烈酒需求大增,私酒販子紛紛以走私偷渡加拿大威士忌的方式以滿足美國市場的需求。眾所周知,美國是威士忌的最大消費國,有了美國市場的支撐,讓加拿大威士忌在產量與銷售量上呈現數倍上揚態勢,也讓加拿大成為主流的威士忌產國。
加拿大威士忌的最大特點,在於主原料威士忌與穀類威士忌的調配比例與他產國剛好相反,加拿大威士忌雖以稞麥威士忌為名,但實際上一瓶加拿大威士忌中,往往穀類威士忌的比例會大過稞麥威士忌,這也是加拿大威士忌之所以清新淡雅並號稱是全世界最清淡威士忌的最主要因素,這種威士忌剛推出的時候就顛覆威士忌剛烈的印象,吸引了大批威士忌愛好者。
除了稞麥威士忌外,在加拿大的魁北克省,還生產一種添加「楓糖」的Maple Whiskey,雖然這些產品在合法意義上無法冠以威士忌名稱,但當地依然稱其為威士忌,並引以為傲。
加拿大威士忌(Canadian Whisky),是一種只在加拿大製造的清淡威士忌。
原料上,雖然加拿大威士忌常常被認為是一種用裸麥(黑麥)製造的威士忌,但實際上加拿大威士忌是不折不扣的穀物威士忌——使用包括玉米、裸麥、裸麥芽與大麥芽等多種的穀物材料來製作。
幾乎所有的加拿大威士忌都屬於調和式威士忌,以連續式蒸餾製造出來的穀物威士忌做為主體,再以壺式蒸餾器製造出來的裸麥威士忌(Rye Whiskey)增添其風味與顏色。由於連續式蒸餾的威士忌酒通常都比較清淡,甚至很接近伏特加之類的白色烈酒,因此加拿大威士忌常號稱是「全世界最清淡的威士忌」。
加拿大威士忌在蒸餾完成後,需要裝入全新的美國白橡木桶或二手的波本橡木桶中陳年超過三年始得販售。有時酒廠會在將酒進行調和後放回橡木桶中繼續陳年,或甚至直接在新酒還未陳年之前就先調和。
加拿大威士忌的興起可以說是有其獨特的時代背景,事實上,造就加拿大威士忌大賣的推手並不是加拿大人,而是鄰國的美國。美國在1920年代施行了禁酒令,但國內對於烈酒的需求卻不降反增,僅隔一條國界的加拿大佔盡地利之便,廠商甚至針對便利攜帶偷藏開發出專用的威士忌包裝,以便讓人們得以沿著美加邊境大量將加拿大威士忌偷渡進入美國的領土。
然而在今天,加拿大威士忌之所以還能持續受到歡迎,卻絕非是只依賴這過往的歷史因素。使用連續式蒸餾相對之下比較穩定的產品純度,清淡溫和的口感,是加拿大威士忌比較常被推崇的特色。除此之外,加拿大威士忌是最適宜被用來調酒的威士忌(再一次是拜其清淡口味之賜),擁有非常豐富的調酒酒譜。
愛爾蘭威士忌(英語:Irish Whiskey )是一種只在愛爾蘭地區生產,以大麥芽與穀物為原料經過蒸餾所製造的威士忌。
愛爾蘭可以說是威士忌的發源地,最早是從修道院裡流傳到民間的蒸餾術,在英王亨利八世宣布開始課徵重稅之前,一度曾是愛爾蘭每個山野鄉林必備的民生工業。愛爾蘭威士忌比它優秀的蘇格蘭後繼更早在英格蘭地區流行,但因為該地區的經濟衰退與重稅政策的打擊,大部分的愛爾蘭蒸餾廠都必須靠不斷的合併維持命脈,以致於能存活至今的所剩無幾且多數由外國企業把持。
在製作材料上愛爾蘭威士忌與它隔鄰的蘇格蘭威士忌差異並不大,一樣是用發芽的大麥為原料,使用壺式蒸餾器三次蒸餾,並且依法在橡木桶中陳年三年以上的麥芽威士忌,在加上由未發芽大麥、小麥與裸麥,經連續蒸餾所製造出的穀物威士忌,進一步調合而成。然而愛爾蘭式的做法與蘇格蘭有兩個比較關鍵的差異,第一是愛爾蘭威士忌也使用燕麥作為原料,第二是愛爾蘭威士忌在製造過程中幾乎不會使用泥炭作為烘烤麥芽時的燃料。
除了產量較大的「調和式愛爾蘭威士忌」外,也有少量獨立裝瓶出售的「愛爾蘭單一麥芽威士忌」存在。
大部分的愛爾蘭威士忌都有其在蘇格蘭威士忌裡面的對等產品,唯一的例外是一種叫「純壺式蒸餾威士忌」 ( Pure Pot Still Whiskey ) 的酒款。這種威士忌同時使用已發芽與未發芽的大麥作為原料,100%在壺式蒸餾器裡面製造,相對於蘇格蘭的純麥芽威士忌,使用未發芽的大麥做原料帶給愛爾蘭威士忌較為青澀、辛辣的口感。
純壺式蒸餾威士忌可以獨立裝瓶出售,也可以與麥芽威士忌調和,通常調和式的愛爾蘭威士忌並不會特別標明其基底是使用穀物威士忌還是純壺式蒸餾威士忌。
High Land(高地)
高地的意思並非地勢高,而是因為偏北,在地圖上位置較高,所以才叫高地,至於低地,意思就是偏南的產地。蘇格蘭的威士忌蒸餾廠,大部份都集中在高地,高地酒廠所生產的威士忌,比較偏花香調,代表性酒廠很多,Glenmorangie(格蘭傑)及麥卡倫就是其中之一。
Low Land(低地)
低地的酒廠分佈較少,這個產地酒廠所產的威士忌,味道普遍較高地清淡,口感較輕柔,代表性酒廠是Auchentoshan(歐肯特軒)。
Speyside(詩貝塞)
詩貝塞算是舉世公認蘇格蘭威士忌最精華的產區,因一條Spey River(詩貝河)流經此處而得名。這個產區原本屬於高地區,後來因獨具特色而被獨立出來。詩貝塞面積不大,約佔高地區五分之一,但酒廠密度居蘇格蘭之冠。此產區威士忌的特色是果香帶花香,香氣與口感層次豐富且多變化,知名酒廠如Cardhu(卡杜:約翰走路原酒大部份出自此廠)、格蘭利威及格蘭菲迪都位於此。
Island(島嶼)
島嶼區顧名思議,就是小島,蘇格蘭周圍也有一些小島上有威士忌蒸餾廠,因此才會獨立出島嶼產區。島嶼威士忌的特色是會充滿海風味,台灣有的島嶼威士忌都是水貨,目前沒人代理進口。不過今年要在台灣強打的單一純麥威士忌High Land Park(高原騎士),看到品牌名稱會誤以為這是高地威士忌,其實這個酒廠位於高地北端的Orkney Island(歐卡尼島),因此應被歸類於島嶼威士忌。
Islay(艾雷)
艾雷是個島,也因為獨具特色而被獨立成一個產區。這個島是蘇格蘭威士忌的發源地,所生產的威士忌也是最傳統的蘇格蘭威士忌。該產區威士忌極具特色,消毒水味、煙燻味、泥煤味,加上海風所帶來的鹹味,讓艾雷威士忌變成世上最獨一無二的威士忌。而對於艾雷威士忌,大眾對它的看法相當兩極,不是愛死它就是怕死它。行家認為這種威士忌在厚重煙燻泥煤味下,隱藏了最濃厚的麥芽香甜,因此艾雷威士忌也成為行家的最愛。艾雷島上共有七家酒廠,以Ardbeg(阿德貝克)、Lagavulin(拉加弗林)、Laphroaig(拉弗耶格)最為知名。
Campbeltown(坎貝爾鎮)
坎貝爾鎮離艾雷島很近,是一個靠海的產區,因此該產區威士忌風格跟艾雷威士忌很像,不過沒那麼重的煙燻泥煤味。現在這個產區只剩一家酒廠尚在運作,即Spring Bank(雲頂),這家酒廠的單一純麥威士忌,因為堅持傳統工藝,因此量少質精,極受行家推崇。
1. 蘇格蘭單一麥芽威士忌(Single Malt Scotch Whisky)
Single的意思是Single Distiller(單一酒廠),泛指單一威士忌蒸餾廠所生產之麥芽威士忌,是唯一可以表現產區風土與酒廠特色的蘇格蘭威士忌產品類別。
2. 蘇格蘭單一穀物威士忌(Single Grain Scotch Whisky)
單一蒸餾廠所生產之穀物威士忌,雖然在層次與複雜度上不如單一麥芽威士忌,但勝在較為柔和,目前受到麥芽價格攀升的影響,讓同樣富甘醇香氣的單一穀物威士忌,愈來愈受歡迎。
3. 蘇格蘭調和威士忌(Blended Scotch Whisky)
由多家酒廠麥芽威士忌加上一家酒廠穀類威士忌混配而成,調和威士忌占蘇格蘭威士忌95%以上的銷售量,是蘇格蘭威士忌的絕對主流
4. 蘇格蘭調和麥芽威士忌(Blended Malt Scotch Whisky)
是由多家蒸餾廠所生產之麥芽威士忌混配而成之產品。以往統稱為純麥(Pure Malt)威士忌,及後有業者表示Pure Malt與Single Malt難以區隔,容易讓市場產生誤解,在經過協議後,由SWA重新定義為調和麥芽威士忌。
5. 蘇格蘭調和穀物威士忌(Blended Grain Scotch Whisky)
一間以上穀類威士忌蒸餾廠所生產之穀類威士忌所混配而成之產品。
鑫摩登 鑫空間 鑫菜路 依舊不變的熱情招呼聲
重新詮釋經典雞尾酒歷史,鑫思維的餐酒搭配,更開闊的視野空間
=== BRIDGE Bistro 鑫橋人文餐酒館 ===
永遠與您同在
電話 : 07 285-4165
一 ~ 四 : 1800 ~ 0200
五 六 日 : 1800 ~ 0300
餐酒館Facebook : http://www.facebook.com/Bridge.bistro
部落格 : http://tw.myblog.yahoo.com/blog-bridge/
漢堡店Facebook : http://www.facebook.com/popocat.hamburger
未成年請勿飲酒 理性飲酒 喝酒不開車 開車不喝酒